English

“苗圃行动”在香港

“苗圃行动”成员考察贫困山区学校
2000-04-25 来源:光明日报 王蓬 我有话说

3月26日,周日,香港,一项名为“挑战12小时”山中行的活动正在进行着。26公里的山道上,近千名以中青年为主的志愿参加者,每组3到4人,分为200多个小组,互相勉励,相扶相帮,坚持着步行走完全程。整个活动从早7时开始一直延续到晚10时,活动时间实际已超过原定的12小时。

这些香港人的举动,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,或者是别开生面地搞远足旅游——他们是在借这次山中步行,通过请志愿参加者交费和向社会募捐等方法,为内地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筹集助学捐款。这项活动,是由一直在香港默默无闻地奋斗着的慈善团体——“苗圃行动”组织的。

“行路上广州2000年”

内地人广泛地注意到“苗圃行动”这一组织,恐怕还是源自今年他们组织的一项“行路上广州”活动由新华社向全国报道了之后。

今年2月7日至12日,适逢新春佳节,许多中国家庭都欢聚一堂,共度传统节日,“苗圃行动”的志愿者们,却开始了徒步走向广州的活动。

手举写有“行路上广州2000年”、“齐参与、同助学、迎千禧、广州行”的横幅口号,来自香港各界的男女老少219位志愿者,利用春节的几天假期,由香港途经珠海、中山、番禺、顺德到广州,进行着行程约150多公里的“慈善之旅”。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3岁,最小的19岁,还有3名弱视人士。这些人士中,有公司职员、会计、电脑工程师、商人,也有公务员、律师、工人、文化工作者、教师、出租车司机、退休人士等。

这些志愿者,除了通过徒步旅行向香港市民募集善款外,每人还自付2500港元的旅费、筹集了5000港元以上的助学善款。那些天,他们每日跋山涉水30公里,在5天内走到了广州,一路上受到广东民众的热烈欢迎。一位70多岁的香港老志愿者说,他在上路前早已做足了“功课”,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,出门步行4小时,感觉很好。让这位老者特别高兴的是,他们这一次行动筹得了善款200多万港元,大家为内地贫困山区再尽一份微薄之力的愿望又一次实现了。

“行路上广州2000年”募捐活动,仅是“苗圃行动”成立七年来组织的多次活动之一。

扶贫先扶基础教育

“苗圃行动”成立于1992年9月,成员多是香港的工薪阶层,是港府认可的慈善团体之一。该社团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内地中小学,主要是贫困山区小学的基础教育。最初的会员是十几个热心的香港青年。团体创办者之一、现任“苗圃行动”执行干事陈庆云小姐回忆说:“当时我们看到希望工程,在香港有很多报道,如果人们捐出300块,可以帮助一个小孩子念5年书。我们身边的朋友们想,我们的能力不光是捐300块,还可以多做一点事情的。还有些朋友想,我们是中国人,但是我们身在香港,如果说你爱中国人,你不亲身到内地和他们接触,就没有办法去爱他们。所以我们希望亲身到内地,去关心我们的同胞。”

陈小姐介绍说,“苗”代表山区的学生,“圃”代表山区的学校,扶苗护圃是“苗圃行动”的宗旨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,改善山区的办学条件,因步行具有最好的象征意义,所以近些年他们常常采取参加徒步行路的办法来筹集善款。

“实地考察、直接资助、长期跟进”

可贵的是,“苗圃行动”从一开始就制订出认真利用每一元捐款的工作方针:“实地考察、直接资助、长期跟进(监察)”。在捐款前,他们派人实地详细考察,要求对方制订具体的用款报告,双方签署合同后直接投资,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;在投资后,每年都派工作组去捐款地区,实地了解款项使用后的情况,确保资金起到最佳效益。这套办法,十分符合港人一丝不苟的精神。

为了在社会上造影响,广泛筹集善款,“苗圃行动”近几年已经举办的就有“行路上广州”、“湖南助学行”、“行路上北京”等等。在每次步行活动前几个月,他们就在香港的各处广告栏张贴广告,或者派义工沿街发放传单,在公共汽车上贴传单,召募活动的志愿者。

“苗圃行动”每年还会举行3到4天(次)的街头筹款。在公休日,他们的义工在香港不同地区设立捐款箱,向行人筹款。筹款前,他们先要向政府地政署和社会福利署申请批准,筹款后还要向政府递交核数报告,并且在报纸上刊登广告,向全港市民公布那一天筹款的数目。

他们在街头筹款的宣传口号是:“一百元可帮助一名山区学童读一个学期书,请支持山区失学儿童”。就是这样一句平平常常的口号,打动了许多港人的心。即使这两年香港经历亚洲金融危机,港人捐款助学的热情仍然高涨,“苗圃行动”筹到的款额一直是直线上升的。1996年他们刚开始从事街头筹款时,一次(天)只有20多万港元,现在一次就可以筹集近百万港元。今年3月12日早7点到晚10点,他们组织了一次街头募捐活动,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九龙地区,2800多名志愿者前来参加,一天下来,就募得善款95万多港元。

对于内地山区学校使用捐款的情况,“苗圃行动”成员每年实地调查后都表示基本满意。他们还及时就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。比如说,一些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工作推行后,学童数量减少,兴建的教室出现了空闲情况。“苗圃行动”成员就和当地商量,将教室改做其他教学用途等等。

“小孩子读书真是很重要”

从以下统计中,可以看出“苗圃行动”成立7年多来的成绩:

在筹集助学款项方面,目前累计筹款已达到5000多万港元,支出资助项目4700多万港元;今年,他们原定筹款目标为1000万元港币,但是到3月底,所筹款项已超过900万港元。

在资助学校和学生方面,他们先后在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河南、河北等省投资兴建教学楼、供水设施、师生宿舍、教学附属设施等。1992年至今,他们已在这些地区的贫困山区投资兴建了230所“苗圃希望小学”,还有37所正在兴建;同期,他们累计资助中小学生近10万人次。此外,他们还拨出奖金资助教师,购买图书,建立教师进修学校,为山区教师做一些有益工作。

这些年,“苗圃行动”自身也有了很大的发展,1992年社团成立之初,只有十多名会员,能够动员的义工,不过百十人。如今,他们的会员有200多人,一次可以动员数千名义工。令所有知情者感动的是,这些会员加入“苗圃行动”,不仅得不到丝毫回报,而且需要付出许多时间、金钱和精力。社团规定,每位会员每年要缴纳会费600港元,还要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开会研究问题,利用节假日组织活动,募集善款。

在香港,“苗圃行动”没有强大的财团支持,成员均是香港的普通市民。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多年,陈庆云小姐总结的原因是:“小孩子读书真是很重要,大家都认同教育的重要,所以人们会支持这个事情。另外,参加‘苗圃’大家庭后,大家都是无私地付出,相互感染、相互支持,‘苗圃’的团体精神感染力很强。”

至于“苗圃行动”今后的发展方向,陈小姐说,“苗圃”的宗旨不会改变,中央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,“苗圃行动”的目标也要尽之所能向西部倾斜,因为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状况比中部地区更落后,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。

不算结束语的结尾

在采访中,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,“苗圃行动”虽然筹得了数千万的款项,但他们自己的工作环境却令人心酸。他们唯一的办公室位于香港岛的一隅,是由一位会员无偿捐出的,里面密密麻麻排满了内地山区贫困小学的资料,如果不是有电话、电脑、电视、传真、打印机、复印机等设备,外来者往往还以为自己走进了一个大仓库。

作为一个社团,“苗圃行动”有董事局、宣传和筹款部、人力资源部、国内服务部、财务部、内务部、资料部,组织正规严密,人员众多,工作繁重庞杂,但是真正在这里领工资的“全职人员”,却只有两人,其他人平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,只是利用业余时间,为“苗圃”义务工作。他们的行政经费,完全和捐款分开,来自于会员的会费、赞助人的赞助、存款利息。为用好每一笔经费,他们精打细算,能省就省,主办各种活动,极少在报纸上做广告,更是不敢问津电视,因为费用太高。他们的宣传方式是在公众场所张贴广告,或者动员义工派发广告,总之是怎么省钱怎么干。

由这样一群尽心尽力扶助内地基础教育事业的普通香港人所组成的“苗圃行动”,确实能让许多身在香港及内地的人士,以新的思维方法去认识一些问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